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 400-613-9090
为何张江园区遥感器越来越多?解密答案来了
作者:发布于:2023-08-15浏览次数:1184

“商家争抢电能,此前让我们烦恼了很多年。”一位张江科技园区的招商人员如此说道。


张江科学城经过31年的发展,入驻了2.4万多家企业、1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企业因为担心缺电而向所在科技园区申请更多的用电量,经常令园区招商部门左右为难,因为每个园区被分配的电量是定量且有限的。


不在电力行业的人,估计很难感知到,电力行业的运行模式很像“计划经济”,国家电网是按照计划来生产“电”、运输“电”和分配“电”。对于用电量高的产业地带,能源管理变成了一门学问。


自2020年9月国家提出“双碳”战略,张江集团希望打造低碳甚至零碳的示范引领园区,于今年3月份与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联合成立了“上海张江智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张江智能电力),不仅用数字化的方式解决了前文提到的电能分配问题,还发展了光伏、储能以及充电业务。


“从产业园区用电管理来说,原先重点提倡的是节能,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双碳智慧能源。”张江智能电力总经理顾华春从业十多年,这是行业令他感受最深的变化。张江智能电力自成立之后,以园区微电网建设及运营作为核心业务,在张江科学城开启了一场智能化低碳革命。


两大集团联手

共建浦东首家国资数字能源服务平台


什么是双碳战略?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关于双碳这件事,国内比国外更卷。这是一位能源智能管理资深从业者的判断。“十年前,一台中国台湾产的物联网设备要1万块钱,现在智能硬件设备国内比国外更好、更便宜;另外,从新能源、整个碳中和的实施进度来讲,欧美无非就是占了一些先发优势而已,中国的进步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


一组数字证实了双碳在国内的奔跑速度。据上海环交所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7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9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10.3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指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大幅提升,说明全国碳市场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视。现在国家只是对少数企业限定碳排放量,排放超标的企业需要花钱去买碳排放额度,未来国家势必会加大限定范围。


实际上,双碳战略已经带动了绿色能源高速发展。据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


31年来,张江科学城从17平方公里到220平方公里,能源智慧管理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这么大的范围,集合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用电大户企业,凭感觉来管理能源已经行不通了。”顾华春表示。


在此背景之下,2023年5月,张江集团联合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投建了上海张江智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浦东国资首家数字能源服务商,张江智能电力开启探索以“电力+算力”新模式,推动新能源体系建设。


两大集团联手产生的化学反应是立竿见影的:张江集团,负责张江科学城的高科技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只要是张江的企业,或者是科创圈的创业者,很少有人没听过张江集团;而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在全国电力运维服务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影响力,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


“两大集团之间早有合作,且距离也近,沟通很方便。当张江集团希望联合专业公司投建一家立足张江、长期服务本地企业的能源公司,对比了好几家公司最后选择和电管家一起投建。”顾华春表示,张江智能电力以“电”为中心,可以提供多项延伸服务。


640.png


园区好比大型充电宝+能源分配AI机器人?

张江2023年前将完成45个园区微电网改造


在正式成立张江智能电力之前,张江集团拿出了6个园区先让电管家做试点。


如何理解“电力+算力”的概念?在试点实现智慧能源管理上,有三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一是将能源使用情况数字化,园区在线就可查看各家企业的用电情况。“就像是给手机充电,数据会直观告诉你手机还剩多少电一样。”顾华春这样给张通社举例。


而之前没有数字平台的时候,每家企业的签约电量和实际用电量没有明确的数据统计分析,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以及原进驻企业增加用电量之后,电量如何分配就令园区管理者感到很棘手。


二是园区利用储能做好能源调度。通俗来讲,储能就好比在每个园区建造了大型电池,电能低价时就充电,高价时或缺电时就放电。如此下来,便能利用储能系统为企业平衡电价峰谷值,将有效节约企业用电成本;同时还可以增强用电稳定性,避免在限电或停电时停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是利用光伏发电和储能。张江电力智能利用园区的车棚、屋顶等空间,开展分布式发电与储能灵活充放电相结合的绿色供电园区建设。


640.png


据顾华春分享说,未来园区建设可能会将光伏作为主力电源的形式,光伏和建筑一体化(BIPV)是未来光伏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拿微电网示范园区张江机器人谷来举例,张江智能电力将园区原有的单一传统变配电系统改造成由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智能监控系统、能效分析系统组成的智能微电网,屋顶铺设光伏规模达500千瓦,为客户每年提供高达50万度的清洁能源。


再拿能源管理示范园区金科中心举例,张江智能电力为其累计建成规模约130千瓦的光伏系统,为园区业主节约高达200万的改造投入及运维支出,并实现电费计量的合规透明。


截至今年6月,张江集团已完成26个园区、160万平方米区域的微电网改造,已铺设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3600KW;预计到今年年底将累计完成44个园区、252万平方米区域的微电网改造。届时,铺设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总计将达6700KW,预计年光伏发电量在670万度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700吨。

640.png


零碳园区或很快实现

前期大幅投入,后期净利稳定


既然园区微网智能化改造如此之好,为什么近些年才开始做?一是国家双碳战略提出,还有一方面是得益于技术进步。


一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末梢管理数字化成本大幅降低。原先一个园区的采集点在100-200个以内,现在延伸的点位成倍增加,拿金科中心来说,共布置了500-600个数据采集点。末端数据的颗粒度越清晰,能耗管理平台对人的依赖就越低,可实现在云端管理大片园区。


这样算下来,一个园区一年可省掉10个人的运营成本,用能成本也可降超15%。“我们前阵子去参观霍尼韦尔的能源管理平台,他们在一栋大楼里安装了1万多个遥感器,不光是采集水电气的数据,所有能采集的数据全部都采集了。”顾华春判断,园区末端管理的数字化只会越来越彻底。


二是光伏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所有的绿色能源中,光伏利用空间最小,对环境的要求是最低的。上海一个4万平米的屋顶,一年发电量可达400万吨,几乎能满足一个普通的园区一年的用电量了。”顾华春分享说。


而整个上海全年的用电量在1800亿千瓦左右,上海的基础发电量大概有1000亿千瓦左右。“每年还有近1000亿千瓦的缺口,政府、园区和企业,三方都希望我们能将园区微电网建设好。”顾华春表示。


效果好,是不是意味着投入也大?


用顾华春的话来说,他们是给园区提供陪伴式服务,合同一签就是20年。园区前期的微电网改造投入,几乎全部由张江智能电力来承担。换句话说,张江智能电力是靠长期的服务费收回投入成本并盈利的。


据业内从业者反馈,通常来说,园区微电网改造,需要7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再往后,就是坐收利润了。这也是为什么张江智能电力在前期敢先行投入,后期再靠长线盈利的原因。


以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为例,原先在总收入的盘子中,工程收入占比超过60%,2022年工程营收占比就降到了45%,预计今年还会下跌14%。而服务板块的收入持续上涨,占比超过25%。


“我们就像国家的二级电网,在末端做了一个虚拟电厂运营平台。”顾华春透露,预计今年年底,张江智能电力平台将与国家电网的调度系统联动,园区冗余的电量还可供应给上海其它区域。


640.png


“现在公司只有20多个人,运营了近30个园区,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顾春华说,未来张江智能电力还要走出张江,服务全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园区。

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
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
400-613-9090
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
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

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

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

电管家发布

小草小区二区三在线